究竟信哪个?对此◆■■★,人社部的负责人曾解释★★◆,事情并不复杂。目前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缺口不假,但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达700多亿元,乍看惊人★◆◆,但盈余省份中,广东一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经过了严格的审计★◆■。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是,目前先规范退休制度■★★★■◆,并对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来总结有益的经验。至于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其实施一定会是柔性的◆■、渐进性的,考虑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
延迟退休年龄★■■■◆,另一个热门理由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到了调整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时候。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要求多家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退休年龄方案■◆◆◆”,人社部相关司局予以否认,称不会像部分研究机构所建议的那样‘十二五’期间退休年龄延长两岁■◆★”或“明年起调整退休年龄■◆★”。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据介绍◆◆◆◆◆,劳动力相对不足是许多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否也到了这个阶段?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
——对退休政策“研究”不代表会立即调整,人社部未要求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方案
据了解■◆★◆■,调整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体的意见很不一致。临近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论男女,多数认为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位提出延迟退休报告的学者表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的巨大浪费。”
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很多人觉得■★■,这部分群体愿意延迟退休。但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想“按点儿”退休,再到其他机构兼职或由原单位返聘,这样能拿双份收入,既有养老金又有工资。■◆■“父亲退休了,却是收入最高的时候。”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宋涛说,他父亲今年61岁★■◆■,做地质勘探近40年★◆★◆◆,退休后受聘于一家民营企业,每月有退休金4000多元和8000多元薪水◆◆■◆★■。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200万个左右,岗位缺口每年预计都超过1000万个★★,不存在“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凯发k8官网登入,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
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我爸爸后年满60岁★■★,这两年不会调整退休年龄吧?”“女干部55岁就退太不公平了■★■◆。我今年54岁★★,身体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延迟退休?★■◆”近期,不少人致电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媒体询问。
既然有人想早退★■★★★,有人想晚退,那么尊重个人意愿,想延就延,弹性退休■■、差别退休行不行?有若干方案提出此建议★■,同样招来反对声一片◆■。有专家指出,这种“差别化”退休在操作层面难以保证公平■★★★。延退■■◆,由谁说了算?自己想延退★■★■★,单位未必想留。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延退理所当然★■■■■■,员工未必这样想◆◆★■。这在有编制限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更复杂◆◆◆。
现实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实际退休年龄是53岁左右。有专家指出,在实际退休年龄不足55岁的情况下,尚且存在劳动力过剩★■,更没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龄再向后调整。
储福灵说◆■,调整退休年龄应当是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调整到63岁或65岁◆★★■◆■,而是小步推进,比如从某年起■◆★★,每年向后调1个月◆★■◆★★,并且有一个时间表◆■◆■★■,告诉劳动者,现在40岁的人可能会在60岁零1个月退休,39岁的人可能在60岁零2个月退休等等,经过一个过渡期到达某个稳定的年龄。“预期明确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15、20年后★■★★,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均寿命、大家的心态都会有很大变化。”
从全世界看,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特别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龄相对较早■◆,这是否意味着延退虽不会立即实施■◆★,但随着预期寿命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2011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不过,单独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变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总量高位。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超过9亿人★★◆◆★■,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高位。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劳动力大国■◆◆,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这将给就业带来长期压力。
研究机构频频出台报告建议延迟退休■◆◆★■,称★◆◆“形势紧迫”◆■★◆★、“不可拖延”◆◆■,但每一次反对的声音都很高。
“差别化◆■★★”还容易与养老“双轨制”联系起来。机关事业单位延或不延,都会成为难题■◆。延退,企业员工可能指责“机关工作轻松◆★★◆■★,不用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又能轻松地多干几年★★■◆”◆◆◆★★★;不延,可能被批评“养老金高出一大截,当然想早退早受益了”◆◆■■■。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郑功成教授谈到■■■◆■,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不过,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实际的挤出效应需要综合测算。
综合《世界社会保障报告(2010—2011)》及本报记者采访报道。宋嵩制图
但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领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
记者致电人社部有关负责,得到的回复是,仍在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曾开展过此类研究◆■。有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的反映◆★,人社部将高度关注,稳慎地对这项政策是否调整进行研究。
——一线工人多持反对意见■★◆★■■,部分下岗工人等退休已等了十多年,差别退休则易引发“不公平★■◆★”争议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持续的◆■◆■◆“招工难”,这也是赞成延迟退休者常常提到的理由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分析■◆◆,现在所说的招工难是结构性缺工◆■★■◆◆,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许多喊招工难的企业及其所在地区,设置了不合理甚至是歧视性的障碍,比如工资压得过低、工作时间过长等◆◆◆■◆◆。
唐钧则特别强调了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冲击■■■★■。在劳动力市场上★■★■◆,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更弱。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就业的冲击将首先传导至这部分人,使其更难找到工作,而他们又不能退休领养老金,生活会非常艰难。
“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下岗职工对延迟退休表示激烈反对。辽宁鞍山的韩先生1999年下岗■◆★★■,时年45岁。下岗后,他基本上靠打零工挣钱◆■★■◆,日常生活由当教师的妻子支撑★★★■■■,他挣的钱主要用来给自己续缴社保费。“这几年,我就盼着哪天能退休了★■★,我就有稳定的收入了。我明年10月份到60岁,千万别在这期间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下岗职工,等退休已苦等十几年,现在提延迟退休,遭到反对是必然。
此外◆■,根据1990年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本人自愿基础上,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白.天.亮 .人■◆.民.日.报)
8月份清华大学包括调整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改革一揽子方案公开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调查中,94.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人民网在2012年“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中,45万网友参与投票■■,93.3%的人反对。
储福灵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龄是1951年确定的■■◆,而现在我国预期寿命已达74岁多★■★◆,超过上世纪50年代20多岁■■★◆,还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政策,不太妥当。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转变,对退休年龄择机调整是必然的◆■。
“对‘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当期缺口还是长远缺口★◆◆◆?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全国缺口还是局部缺口?采用不同的口径◆■■■,算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养老保险的确要未雨绸缪,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吓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
唐钧认为■◆■■■★,近期不是调整退休年龄的合适节点,须优先考虑就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他同时强调■◆■,对影响这么大的政策■★◆◆■★,社会各界应充分讨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
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
人社部也曾明确回应,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要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综合平衡★★★◆,确定什么时候实施这样的政策。
一线员工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以获取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那些在职时工资不高的员工,早退休,意味着月收入有可能增加。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
有专家认为■★★,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业■◆■★,调整退休年龄后只是让这种隐性就业显性化,不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业时间可能创造新的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帮忙照顾第三代,会制造大量针对0—3岁婴幼儿的社会服务性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