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寻“双碳”目标下煤化工创新转型之路

添加时间:2025-07-18

  北大光华MBA校外导师、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胡守云在剖析★■■■★“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政策着力点的同时■■◆★◆◆,描绘了AI与新能源驱动的产业图景,为在座企业家提供发展建议★■■。

  6月30日记者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获悉,随着延安气田中区南部22亿立方米/年产能项目建成中交,该集团天然气年产能达到150亿立方米,跃升为我国第四大气田★■★★。同步启动新一..■■◆■.

  4月8日,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与晋城市化学工业协会、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化工技术大会在山西晋城召开。大会围绕★★◆◆“煤化工创新转型、数字赋能◆★◆、跨界协作”的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商讨“双碳”目标下煤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来自70余家企业的近300名代表参会。

  现代煤化工如何高质量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傅向升认为★◆◆,创新是现代煤化工未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业内应重视前瞻性新技术的创新。同时★■★◆■,绿色低碳是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降碳减污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选择,余热综合利用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途径。此外◆◆■◆,规模集约化、产业集群化、与绿氢的耦合发展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二氧化碳化学是创新的热点所在。

  以湖北晋控气体有限公司为样本,该公司总经理罗俊杰围绕年产60万吨煤制合成氨项目的核心技术优势★★■◆,通过对比分析项目的投资强度、关键指标■★◆★■■、能耗水平、洁净化生产★◆■■、智慧化建设等多个维度,阐述该工艺技术路线的核心竞争力,论证无烟块煤仍然是煤气化领域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原料。

  6月18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氢能规模化商业应用◆■★◆★,2035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山西是我国煤化工发展的摇篮★■★,晋城是我国无烟煤化工重镇。讲好山西和晋城化工故事■■■,我们从来不惜笔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张健秋谈到,自2021年以来■◆★■,报社先后联合山西能化各界组织开展多项调研活动◆■★★,为山西化工区域融合发展进行有益探索。未来报社将在“煤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无烟煤材料化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等领域加强合作。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化学工业》杂志主编郑宝山站在石化全行业发展视角,分析煤化工发展路径,并从结构■★、产能等多领域分析“十五五”期间行业将面临的挑战。★■★★■■“石油化工应更多发挥原料属性,而非燃料属性■★。”郑宝山建议,要从平急结合的角度出发■★★◆,做好现代煤化工的产能建设,弥补油气资源不足的短板。

  6月25日◆■,在第七届聚氨酯前沿科技国际论坛(PTIF)期间★★■★■■,“PTIFCEO圆桌论坛◆★■★◆■”于上海举行。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行业领袖,共同围绕聚氨酯行业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永新表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化工行业“原料选择多元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是大势所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革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链协同重构是主攻方向。程永新建议★◆■■,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上,业内加强技术、产品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开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微观层面,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韦勇系统全面分析了2024年我国合成氨和氮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作展望,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注入信心◆★■。

  6月27日◆■★◆,★★■“北鲲青年科学家奖”申报启动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标志着这一聚焦高端科技领域的重磅奖项正式开启申报通道。本次发布会汇聚了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学者,协会◆◆■★■、企业界代表,共同见证青年科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2024年是石化行业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一年,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稳中有增◆★■,开工率有所提升。当前,炼化企业油转化、油转特成为趋势。“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属世界先进水平★★★,并成为世界瞩目和全球化工行业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他说◆■■◆◆★。

  2025年6月28日◆★★◆■★,恒光新材料(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安徽恒光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高端聚氨酯新材料特种胺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恒光新材在打造全球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为企业...

  会上◆■◆★★,业内多家企业、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创新实践、智能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十余场行业报告,共同为煤化工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据晋城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琳介绍,晋城长期以来利用比较优势,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目前已经具备了年产350万吨合成氨★■■★、600万吨尿素、20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60万吨煤基合成油、14万吨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晋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致力打造煤基新材料、氢能、生物降解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推动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平台’★◆,积极推进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拓展。”李琳邀请省内外企业投资晋城,在氢能储能★■◆、生物化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联系电话 关于我们